四书五经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6收藏

四书五经是什么?,第1张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扩展资料:

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五经是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参考资料:

-四书五经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其中《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合称为“四书”,剩余的五本著作合称为“五经”。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中的必考书目,其中“四书”是儒家学派传道受业的基本教学材料,这四本古代著作当中所蕴含着的哲学思想也是十分丰富的,“四书”也是我们现如今研究古代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资料。

而“五经”,则是古代儒家学派作为研究基础的古籍。据传“五经”当中的五本古代典籍都是由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编辑或修改而成的。在我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四书五经”是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的,它们不仅代表着先人们非凡的哲学智慧与文化修养,更体现着我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多彩。

价值:

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详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论语是中国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 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中国现传扬并学 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孟子》主要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及活动。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

《大学》主要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 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 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 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宋代理学家朱熹把它与《大学》、 《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中庸之道亦被古人称为中道或中和之道。

知识点扩展

1、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四书五经”,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技巧一:理解记忆法理解才能更好记住,要熟记私四书五经,就先要弄懂诗中每一句的意思在了解文字基本大意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记忆,印象就深否则,对诗意不理解或层次不明朗,记忆就会很慢形象和优美意境是一首好诗的关键因此,如果我们能在理解其中意思过程中开展想象,其中所反映的已经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记忆就会更加牢靠,背诵时一定会非常熟练

技巧二:专注背诵法安下心来集中注意是提高背诵速度的关键背诵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本来记特别熟练的话,忽然在某个地方卡壳这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或词),就会训读继续上这其实因为每句诗的头几个字,都具有引导思维的作用、帮助记忆的功能所以,要全身心投入尽可能记牢在背诵四书五经时候用接力竞赛的形式,几个同学共同合作,你说一句我接下句,并交替同学间的朗读次序这样,一定能在毫无兴趣的中熟记全诗

技巧三:2、结合思路背诵法每一段课文都有各自思路,结合其中每一个层次,既背的快而且难以忘在哪儿背不下去就想一层,往往会记起下一句是哪一句动笔写写自己平时背诵的,及时巩固利用你背会了一个章节并不意味着永远忘不了,还必须及时巩固根据某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内容要经过许多遍的复习巩固才能真正保持住一般地说,要提高背诵的效率,需要在在朗读和理解上下收,采用灵活自如的方法,注意复习巩固背诵结果做到这些,背诵四书五经就不难了

老师教导加背诵。我国从春秋时就有了私学,孔子就是当时私学中影响最大的之一。自那之后,儒家学习四书五经都有先生教导,在孩童儒学之初如果直接学习四书五经,先生讲的再细致,六七岁的孩子也听不懂。所以在启蒙阶段学习的内容是所谓“蒙学”——“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入门书籍。其实这些书籍除了教孩子识字外,其中也包括丰富的自然与人文知识,特别是其中有着浓厚的儒家思想。这就为以后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著作打下了基础。今天的人们读四书五经,要真正理解其中的思想内容是比较困难的。在古代,如果没有经过启蒙教育,直接读这些经典也很困难。经过启蒙教育后,任然需要先生的讲解。毕竟,古文的歧义很多,没有名师,对经典的解读就会误入歧途。

当然,古代读书人学习过程要比今天的学生更枯燥。基本上要读的书籍都需倒背如流。

四书五经是什么?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