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繁体字和印章有认识的吗?附图片求解答
第一张图:(从右往左念)
蠡波复翻 绮罗呈凤彩
管风重兴 锦绣耀龙章
范蠡三江月 范蠡烟波
夷吾一座风 夷吾高风
司马文章重 少伯蒙风
元龙品格高
印章:子鑫
第二张图:印章为“张葆廷图”
第三张图:
陶朱富
经济重华于协帝
夷吾风
商有被泽之美人
经营有被泽
货殖济重华
我们现在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文字书写顺序:从左到右,先上后下,即横排向右行。这与古代汉字竖排向左行的顺序是有极大差别的。
其实,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各种文字的书写顺序各有不同,总体上有左行、右行、下行三种。如今世界各国仍保留这三种书写顺序。左行如英文等;右行如阿拉伯文、希伯莱文等;下行如传统蒙古文、中国古籍印刷、有时的日语等。
这三种书写方式,起源于不同的书写习惯。例如,从右到左写,据说是因为神的方位,以北极星为坐标,太阳起于东方(右),没于西方(左)。这一方式起源极早,并一直在闪族各语系中保留到现在。希腊字母传承自闪族字母(腓尼基),本来也是从右向左的,但后来却反了过来。原因大概是右手写字,从右向左写会挡眼。但这一变化有一个过渡期。希腊文字曾实行过一段“牛耕体”,即一行向右,一行向左,甚至行序还有过从下而上的!直到公元前500年左右,才改为现在最通行的右行向下的顺序。
汉字的古代书写,一向是直行向下的,极少例外。这一顺序的起源,与书写材料有着密切关系。如古代的竹木简,材料纹理多纵向。狭长的竹简通常是单行书写。人的习惯总是纵向持狭长的物体,这样单行书写,一路向下。又因为左手拿简,右手书写,写完便按顺序放在右手侧,左手再去拿新简开始写,由此变成先上后下,从左到右的习惯。
古籍繁体字和印章有认识的吗?附图片求解答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