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爱古籍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籍中的鹿角胶简介

2023-10-153

古籍中的鹿角胶简介,第1张

鹿角胶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鹿科动物马鹿 Cervus elaphus Linnaeus 或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 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即鹿角盘)经水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块。呈扁方形块。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有的上部有黄白色泡沫层。质脆,易碎,断面光亮。气微,味微甜。鹿角胶珠呈类圆形,表面黄白色或淡**,光滑,附有蛤粉,质松泡而易碎,气微,味微甜。

鹿角胶味甘、咸,性温,归肾、肝经,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的功效,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冷,阳痿遗精,虚劳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阴疽肿痛。蛤粉炒后可降低其黏腻之性,矫正其不良气味,使之质地酥脆,便于服用,并利于粉碎,可入丸、散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详见百科词条:鹿角胶 [ 最后修订于2017/5/1 13:57:11 共737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鹿角胶简介

鹿角胶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鹿科动物马鹿 Cervus elaphus Linnaeus 或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 已骨化的角或锯...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